德國的奶粉、澳大利亞的牛排、韓國的休閑食品……如今,越來越多外國食品出現在普通中國人的日常餐桌上和生活中,豐富著我們的生活。2019年中國進口食品消費白皮書,顯示中國進口食品消費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,2018年首次超過700億美元,進口食品逐漸成為中國尋常百姓生活的重要部分。
記者走進部分大型超市發現,進口食品的比例越來越大,有的超市還專門辟出一大塊專區專門銷售。另外,越來越多專營進口食品的超市、便利店也入雨后春筍般開張。從零食到主食,甚至各種調味品等,都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。
2009-2018年十年間,我國進口食品規模以17.7%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,2018年首次超過700億美元。這都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,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,開放政策的支持以及貿易便利化措施的不斷完善。
1997年-2017年20年的時間,中國進口食品來源國(地區)從108個增至170個,覆蓋了全球73.9%的國家和地區,中國進口食品的來源日益豐富,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飲食需求。此外,線上購物方便快捷,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已經逐步成為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最重要的渠道。
中等收入家庭購買力最強。我國中等收入家庭已經成為進口食品的消費主力軍。其中,48.9%的進口食品消費者個人月收入超過8000元,已婚人群是主力群體,已婚有子女的占比達到71.4。而選擇購買進口食品的主要原因是“安全質優”,這點吸引了眾多消費者成為進口食品的“忠實粉”。
未來將進入更多三四線家庭。一二線城市是進口食品消費聚集地,其中等收入家庭是進口食品消費主力,且已呈現常態化、普及化特征。未來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消費習慣將逐漸養成,全球美食將進入更多三四線家庭。
另外,隨著國內食品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,線上平臺的運營模式日益成熟,供應鏈從源頭到流通全方位升級,助力更多進口食品登上中國消費者餐桌。